close

統計顯示,近10年來急性心肌梗塞有年輕化趨勢,進一步分析發現,55歲以下高血脂患者大增是重要原因,因血液中壞膽固醇濃度過高,若無法好好控制,恐暴露於心肌梗塞危險之中。

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2017年十大死因,心臟病及腦血管疾病分別高居第2名及第4名,每當天冷心肌梗塞患者也會激增。

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、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李貽恆今天在記者會中表示,根據最新健保統計顯示,近10年來急性心肌梗塞有年輕化的趨勢。

李貽恆說,2009到2015年之間,55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心肌梗塞發生率持續增加,男性的發生率從每1萬人2.7人攀升至3.牙周病治療方式5人、增加近30%,女性則增加約29%。

值得注意的牙周病治療方式是,這些人高血壓、糖尿病的比例都沒有增加,高血脂患者卻增加近20%,顯示年輕族群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,高血脂增加的盛行率相當顯著,控制血脂中的壞膽固醇(LDL)也成重要關鍵。

李貽恆解釋,多數心血管、腦血管患者由於血中壞膽固醇濃度過高,會附著在主動脈血管壁上導致血管阻塞、動脈硬化,進而引發心肌梗塞、冠狀動脈心臟病、血栓等疾病。

根據國際研究指出,血液中的壞膽固醇每升高39mg/dL,重大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將增加22%;國外大規模回顧性研究也發現,曾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,一旦壞膽固醇控制不佳,復發風險高達25%。

蕭小姐最近用餐時感覺後牙酸軟無力,一咬食物就疼痛,刷牙時牙齦也經常流血而來到診所求診。經過口內和X光片檢查,我告知她:『兩側後牙有牙周病喔!』蕭小姐大驚失色:『怎麼會?我的牙齒以前都不會痛,每天也有刷牙啊?怎麼會得到牙周病呢?』初次被告知有牙周疾病的患者,經常和蕭小姐一樣訝異不已。因為初期的牙周病沒有明顯不適,牙齦的紅腫症狀也常被誤認為『火氣大』,直到明顯的咬合無力、牙齦腫痛、口臭,甚至牙齒搖晃位移,才發現問題嚴重。更驚人的事實是:在台灣,超過九成的成年人都有程度不一的牙周疾病。牙周病顧名思義,是牙齒周圍構造,如牙齦、齒槽骨、齒槽韌帶的疾病。

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、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吳彥雯指出,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壞膽固醇指數應控制在70mg/dL以下,但未達標患者多達62%,代表曾發生急性冠心症的患者在現行藥物的輔助下,很可能仍暴露在復發及猝死風險中。

吳彥雯說,過去大多以「史他汀類」藥物治療,用藥劑量每增加1倍,最多可降低6%壞膽固醇,但若為了降低壞膽固醇而大量用藥,患者可能出現肌肉痠痛、影響肝功能等副作用。

近年有科學家發現讓壞膽固醇居高不下的關鍵,是一種名為「PCSK9」的酵素,此酵素會阻礙壞膽固醇代謝,使壞膽固醇不易下降,因此發展出PCSK9酵素抑制劑,有助代謝壞膽固醇,突破現行牙周病治療治療瓶頸。

為此,台灣7大學會2017年共同制定「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」,建議使用高強度史他汀藥物的心血管疾病患者,若壞膽固醇仍無法達標,建議合併使用PCSK9抑制劑針劑,且呼籲高風險病人應積極與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,才能遠離復發及猝死的風險。

 牙周病初期會產生口臭、牙齦浮腫、易流血,後期出現腫脹疼痛、牙齒鬆動,細菌可能透過血液循環,造成心血管疾病、腦膜炎等,糖尿病與牙周病會交互作用、更加嚴重,而孕婦甚至可能會因嚴重的牙周病造成早產。初期牙周病在經過定期治療、正確潔牙後,還可以恢復到輕微症狀,而後期牙周病就相當難控制,若未治療牙周病、裝假牙,牙齒還是會惡化。如果不及時治療,遲早會淪落到牙齦腫痛、牙齒搖動、甚至於需要拔牙,造成口腔殘障的慘痛地步。這時才下決心治療,不止是「沒」齒難忘,而且齒槽骨會繼續退縮,造成假牙製作的困難。只要早期發現,早期治療,不但可以恢復健康,更能夠保住自然的牙齒與其功能。但牙周病對牙齒的傷害,十分殘酷,因為它所造成破壞,是不可逆性的,所以對牙周病而言一定要做到百分之百的「預防重於治療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meathetulsvm 的頭像
    smeathetulsvm

    smeathetulsvm的部落格

    smeathetulsv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